广州南沙大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一场环保和金融的互动在此展开:在工行广州分行等金融机构绿色资金支持下,园区以循环理念,统筹垃圾焚烧与厨余、废渣等废弃物处理,利用垃圾焚烧热值发电,获得环保和经济双收益。“这既能节约用地,也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综合减碳效果明显。”产业园运营方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
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致力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等方面的作用。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正在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共同开展中国绿色普惠金融支持女性小微企业(Gender x Climate Finance)的研究工作,研究旨在探索绿色与普惠金融的协同发展的模式,特别是通过科技与创新撬动绿色金融与女性金融的发展,促进地方金融行业的能...
为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与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快手在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启动了“低碳中国行”主题系列宣传活动——“低碳百家说”短视频征集活动。日前,经过对投稿作品主题表达、内容呈现、影响传播、制作水平等...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的煤电行业面临着保供与低碳转型的双重压力。如何支持煤电企业的有序、公正转型?转型金融被业界寄予厚望。从颇受争议到渐成共识,转型金融已经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政策制定等各项工作进入加速期。国际上,2022年11月由G...
近日,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简称《通知》),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治理)专项报告编制工作。《通知》的目的是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建议与参考,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简称《指标体系》)作...
2023年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印发并施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重启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三个月前,在生态环境部气候司针对该文公开征求意见时,我们曾对征求意见稿作出全面解读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值此办法正式出台之...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全世界宣示,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三年来,中国政府积极稳妥开展“双碳”工作,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全世界宣示,将力争于20...
作者:陈瀚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高峰论坛期间形成了458项成果,包括国际合作倡议、双边和多边合作成果、务实合作项目等。十年间,绿色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多方面取得显...
自21世纪10年代以来,面对财政吃紧的状况以及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英国文化部通过改变绩效评价指标的方式引导英国博物馆关注观众消费。其中,不列颠博物馆成功地实现了以“博物馆”为中心的传统运营策略向以“观众”为中心的新型运营策略的转变,增强了博物馆自身的资金获取能力,从而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转型...
日前,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与中国金融出版社一起为读者推荐的优质金融科技、经济类新书,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学术文库《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基础理论与行业实践》《绿色贸易融资》入选。《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基础理论与行业实践》以全球绿色化与数字化转型发展大趋势为背景,系统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绿...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3月13日上午正式闭幕。全国两会明确了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总方向,再次强调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总基调,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今年工作重点任务的阐述来看,2023年要突出发挥绿色金融在支持扩大内需、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乡村振兴与支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报告全面回顾2022年中国的全国碳市场与地方试点碳市场的交易情况与政策进展,并结合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我国碳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2022年,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步伐稳中有进,工作重点集中于数据质量治理体系与碳配额分配方案的完善,并未急于开展行业范围的扩容,也未增加参与主体类别...
2022年,我国在碳账户领域的探索实践步入活跃期,不少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平台纷纷布局试水碳账户,已在运营中的部分碳账户平台则在现有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体系完善和多元化创新,积极探索以碳账户作为绿色金融授信的数据支撑,推出覆盖面更广的绿色金融产品。2022年12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由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往往位于地球较温暖的地区,它们面临的风险尤其大。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环境下,各国政府正在大量投资于绿色产业,各国的投资者也在不断寻找绿色市场的新机会。对于新兴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独特的机遇。 一、气...
报告简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在由新浪财经与微公益共同举办的新浪金麒麟论坛ESG峰会上与新浪财经联合发布《中国ESG发展白皮书(2020)》。该白皮书介绍了中国ESG发展背景、ESG投资市场进展、中财大绿金院ESG评级体系及相关产品、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现状以及ESG发展建议与展望,...
2020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列举了我国在近年来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和全面节能的成果。在逐渐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打造举世瞩目的交通超级工程的同时,交通基建对环境和生态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正是因此,白皮书着重强调了我国在绿色交通上的现阶段成果与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迅速提升,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但经济发展模式却以粗放型为主,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碳中和”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互联网迅速发展与普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口红利期,电商、游戏、短视频、直播等的井喷对数据的计算、存储...
当前,中国上市企业正面临逐步趋于严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今年6月以来,证监会发布新修订的上市企业年报和半年报发布格式准则,进一步完善了A股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框架。正值半年报披露之际,A股上市公司也面临适应新规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A股和H股现行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比较两地现行标准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