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左右至今,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已历经20余年,我院推出专题研究报告《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及投融资》,该研究报告分为《上篇:中国光伏制造业发展及投融资》和《下篇: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发展及投融资》,上下篇各分为六个发展阶段,系统梳理分析中国光伏产业本身及投融资发展,每个阶段选取一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展现探讨该阶段中国光伏产业及投融资的发展、问题,以及经验教训。

第四阶段:美欧对华光伏“双反”

(2011年下半年-2013年底)

国际光伏产品需求快速下降后光伏产品价格暴跌,再加上欧洲主要国家相继削减光伏补贴,欧美光伏制造企业普遍陷入亏损,大量破产倒闭,使其将矛头指向了产品出口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随后,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于2012年7月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美欧国家接连实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相关中国光伏制造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政府、光伏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联盟等及时采取了沟通协调、反制措施等方法进行应对。第五轮美国双反终裁结果为应诉企业平均税率4.06%,欧盟对华光伏企业“双反”措施于2018年9月3日到期后终止,贸易由此恢复至正常状态。这一时期,银行贷款和国家政策补贴是中国光伏产业主要资金来源,两者之和占比80%左右,自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则相对较小,占比在20%以内。

一、中国光伏制造业遭遇美欧“双反”打击

(一)美欧对华光伏“双反”背景及原因

1.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光伏产品出口国之一

中国光伏制造业起步后,10年左右已快速成长为全球主要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24.3吉瓦,占全球总产量66.38%,其中出口量高达19.3吉瓦,[1][2] 美国、欧洲分别约86.66%、51.22%光伏组件源自中国。[3]

随着中国光伏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与美欧之间光伏产业竞争格局逐渐转变。最初美欧光伏市场需求带动中国光伏制造业发展,2004年左右成为产业链合作伙伴,中国以劳动力优势承接电池片、组件等中下游产业链,满足国外光伏产品需求。2008年之后,中国光伏制造业整体长期对外贸易顺差,与国外光伏制造企业竞争凸显。光伏组件等产品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价格竞争成为主要手段,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和政府支持政策,以低价优势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对国外企业造成威胁。2011年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尚德电力超越美国First Solar排名第一,而德国公司SolarWorld被挤出前十[4],该企业也是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的发起企业之一。

表1:美欧光伏组件供需、自中国进口数量及占比(2011年)

数据来源:SolarPower Europe.   Global-Market-Outlook-2019-2023[R]. 2019: 79-81;CPIA

2.全球光伏产品供过于求价格暴跌

2011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增速下滑,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尤其欧洲国家光伏政策红利消退后,国际光伏产品需求快速下降。2012年国际光伏行业步入寒冬期,全球光伏装机总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光伏组件总需求仅31吉瓦。[5] 而2011年全球光伏发电总投资高达1470亿美元,同比增长52%[6],前期资本大量投入导致光伏全产业链生产规模过度扩张,2012年全球多晶硅产能突破42万吨、硅片产能超过60吉瓦、电池片以及光伏组件产能均超过70吉瓦,虽实际产量仅37.2吉瓦,仍远高于实际需求。[7] 全球光伏产品供过于求导致产品积压,为缓解库存压力,各企业选择下调价格,2010年至2012年期间,全球光伏组件现货价格自1.96美元/瓦暴跌至0.65美元/瓦,降幅近70%。[8]

图1:全球光伏组件现货价格(2010-2012年)

数据来源:PVinsights-Monthly Insights.

3. 美欧光伏企业大量破产成为导火索

全球光伏产品价格暴跌加上欧洲主要国家相继削减光伏补贴,导致欧美光伏制造企业普遍陷入亏损。仅2011年至2012年一年多时间内,超过20家欧美光伏企业宣布破产,其中包括美国Evergreen、德国Q-cells、Global Solar Energy Deutschlan、挪威REC Wafer等全球知名企业,其业务主要集中于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及光伏系统安装。其中,德国Q-Cell曾是欧美最大光伏电池组件制造企业,2006年至2009年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光伏制造企业龙头,但进入2011年后经营困难,尽管将旗下子公司剥离出售,但仍未摆脱困境,最终于2012年7月宣布破产。

表2:美欧主要破产光伏企业(2011-2012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欧光伏企业的大量破产倒闭,使其将矛头指向出口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2011年,美国三大光伏企业Solyndra、Evergreen和SpectraWatt提交破产申请时,均称其经营困境由中国光伏企业低价出口光伏产品,恶意倾销抢占市场份额导致,欧美光伏企业的大量破产及诉求成为推动欧美政府启动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的导火索。

总体而言,美欧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有经济政治两方面推动因素:

经济方面,接连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打击,美欧国家面临经济发展压力。对于美国而言,光伏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之一,成为其刺激经济增长、吸纳更多劳动就业的政策着力点,政府采取税收抵扣、初装补贴、上网电价,以及融资支持等多方面扶持政策。但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大量产品出口至欧美市场,加之WTO成立后各国关税大幅下降使得光伏关税壁垒逐渐失去效果,影响欧美企业利益。曾被美国政府寄予厚望的Solyndra太阳能2009年曾得到5.35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但仅两年即于2011年8月申请破产。[9] 大量公司破产倒闭未能实现光伏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欧美国家出于贸易保护,通过“双反”措施遏制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过快扩张。

政治方面,2012年是美国总统换届选举时点,美国国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进行“双反”的呼声不断增加,竞选者为赢得更多选民支持,通常会许诺采取措施保护国内产业、降低失业率,在上述背景下针对中国光伏制造企业进行“双反”调查成为必然结果。

(二)美欧对华光伏“双反”历程和中国应对举措

1.美国对华光伏“双反”

图2: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调查(2011-2012年)

 

美国政府正式发起对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之前,中美光伏贸易摩擦已经开始显现并不断加剧。2010年9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即针对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提交长达5800页申请书,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随即发起“301调查”,最终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通过磋商得以解决。[10]

但之后随着经济持续低迷,美国光伏企业生存危机日益凸显,2011年10月18日,以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为代表的7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组成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CASM),向美国商务部(DOC)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针对中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相关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应CASM申诉,正式立案对产自中国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进行为期1年“双反”调查。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初裁,认定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价格低于其合理价值并得到中国政府补贴,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程序,正式进入商务部调查阶段。

2012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认定中国政府对相关企业存在补贴事实,对自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补贴税2.90%-4.73%,并追溯90天征税。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反倾销初裁结果,对中国多晶硅光伏电池生产企业征收税率高达31.14%-249.96%的反倾销税。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对中国相关光伏企业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扣除重复计算的10.54%中国出口退税,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相关光伏生产企业合并征收双反关税23.75%-254.66%,[11] 征税对象包括中国产晶硅光伏电池、电池板、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其中,对天合光能征收双反合并关税最低,为23.75%,对未应诉的中国相关光伏企业双反合并关税税率高达254.66%。[11]

表3:美国商务部对华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双反”终裁结果(2012年)

注:为避免重复计算中国出口补贴,与反补贴关税合并时反倾销关税扣除10.54%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倾销调查终裁结果》、《美国商务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补贴调查终裁结果》

https://wenku.baidu.com/view/c1a26b3d87c24028915fc32a.html

2.欧盟对华光伏“双反”

图3:欧盟对华光伏“双反”调查(2012-2013年)

2009年,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曾向欧盟提出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但未能成功,在欧债危机进一步蔓延导致欧洲光伏产业发展受阻、同时美国对华光伏“双反”初裁成功推动下,欧盟国家开始效仿美国,以期通过贸易保护救助本国光伏企业。欧盟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是由Solar World发起、以向中国开展反倾销诉讼而组建的光伏行业组织,20多家欧洲光伏企业加入其中。2012年7月24日,EUProSun认为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向欧洲出口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时存在倾销行为,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进口中国的硅片、晶硅太阳能电池以及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2012年9月25日,EUProSun再次向欧盟提起申诉,指控中国光伏企业获得政府补贴,要求对其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欧盟于2012年11月8日启动反补贴调查。2013年2月28日,欧盟委员会基于欧盟光伏玻璃协会申诉,又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玻璃发起反倾销调查。

2013年5月,欧盟委员会对华光伏进行反倾销调查之初,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向其进行解释并提交价格承诺谈判方案,但被回绝。2013年5月24日,欧盟成员国就欧委会对华光伏征税建议案投票表决,至少14个国家反对。2013年6月5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华光伏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决定自2013年6月6日至2013年8月6日对相关中国光伏企业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11.8%,两个月缓冲期结束后,如果没有实质性进展,从2013年8月6日起征收37.3%-67% 临时反倾销税。2013年12月5日,欧盟委员会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终裁结果公布,接受121家中国光伏企业的价格承诺,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12]

3.中国应对美欧“双反”举措

这一时期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特点,使得美欧国家接连实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中国光伏制造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应对美欧贸易保护,中国政府、光伏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等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1)政府高层沟通协调

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立案调查后,2011年11月25日,中国商务部针对美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启动贸易壁垒调查。[13] 美国“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公布后,中国商务部表态“美方裁决有失公正”,敦促美国商务部在后续调查中更正错误做法。2012年9月,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团访问欧洲,就欧盟对华光伏“双反”进行沟通磋商。[14] 2013年5月至6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欧洲期间,提出欧盟对华光伏“双反”于双方均无益处,损害中欧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中国总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后,德国在欧盟委员会的投票中反对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双反”。[15]

(2)采取反制措施

2012年6月26日,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保利协鑫以及大全新能源、中硅高科等企业申请中国商务部对美国硅料生产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7月2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美国和韩国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调查立案,初裁采取征收保证金作为临时反倾销措施。[16] 此外,中国商务部于2012年11月1日启动对欧盟多晶硅产品进行“双反”调查[17]。2014年3月14日,与德国Wacker Chemie AG公司达成27美元/千克的价格承诺,该公司出口至中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如违反价格承诺,征收14.3%反倾销税和1.2%的反补贴税[18]。2014年4月30日中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对欧盟太阳能级多晶硅企业征收1.2%反补贴税,以及14.3%和42%两级反倾销税。[19] 同时,针对法国、意大利计划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高额关税,中国商务部对其主要对华出口产品葡萄酒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此牵制其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

(3)光伏企业合作应对

面对美欧对华光伏“双反”调查,2011年11月29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英利集团、尚德电力等14家中国光伏企业发表联合声明,积极采取应诉措施。[20] 2012年5月24日,尚德电力、天合光能、英利集团、阿特斯四家光伏龙头企业组成中国光伏发电促进联盟(SEPA),联合对“双反”调查进行抗辩。[21] 在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开始海外建厂规避“双反”制裁。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利用“双反”调查仅限于原产中国大陆光伏产品这一缺口,通过与台湾以及其他海外企业合作规避“双反”惩罚性关税。

4.历次“双反”裁定结果

美国自2011年首次对华光伏企业实施“双反”调查以来,迄今已历经五轮复审,相较于前四轮复审,2019年7月公布的第五轮终裁税率较前几轮有所下降,除正泰新能源最低税率2.67%之外,应诉企业平均税率4.06%。[22]

表4:美国历次对华光伏“双反”调查(2012-2019年)

数据来源:商务部. 《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光伏双反案行政复审终裁结果》.2015.07.09.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txx/gwyxx/201507/20150701039398.shtml

搜狐网. 《正泰2.67%,晶科、晶澳等4.06% ,美国对华光伏组件双反第五轮复审终裁结果出炉》. 2019.07.26. 

https://www.sohu.com/a/329582612_776203

欧盟对华光伏“双反”相对较弱,经谈判中欧最终达成价格承诺,停止对华光伏企业征收反补贴反倾销税。2015年受美国影响,欧盟重启复审,2017年终裁对华光伏企业征收27.3%-53.4%反倾销税、3.5%-11.5%反补贴税。后经反复磋商,欧盟对华光伏企业“双反”措施于2018年9月3日到期后终止,中欧光伏产品贸易由此恢复至正常状态。

表5:欧盟历次对华光伏“双反”调查(2013-2018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美欧对华光伏“双反”的国内外影响

1.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发展受挫

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萎缩已给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带来严重影响的情况下,美国、欧盟接连发起的对华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未应诉光伏企业而言,被征收254.66%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税率,意味着彻底丧失美国市场;对于其余61家应诉光伏企业而言,双反惩罚税率在23.75%-35.97%之间,税率增加后,中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出口价格自0.75美元/瓦左右提高至1美元/瓦,基本与美国国内产品价格0.97美元/瓦持平,价格优势的丧失使中国晶硅太阳能电池销售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3] 2012年,美欧对华光伏“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公布后,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对外出口额出现负增长,全年出口额仅233亿美元,跌幅高达35%,其中对美国、欧洲的年出口额分别下降至32.15亿美元、111.84亿美元,同比下降40%以上。2013年,欧洲对华光伏双反终裁结果进一步恶化中国光伏企业出口,全年光伏电池出口仅123亿美元,跌幅相比2012年扩大至47%。其中对欧洲光伏出口暴跌市场,2012年中国对欧洲光伏电池年出口仅32.27亿美元,跌幅高达71%。[24]

图4:中国光伏电池出口额(2010-2013年)

数据来源:UN Comtrade Database

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尚未充分发展,光伏产品对外市场依存度仍然较高,在对外出口大幅下滑,产品价格已接近成本情况下,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以当时中国光伏组件生产排名前三的英利集团、尚德电力、天合光能为例,其销售收入及净利润自2011年第二季度开始大幅下滑,2011年末至2012年均处于亏损状态,直至2013年,英利集团和天合光能的销售收入才有所回升,但净利润依旧为负,而尚德电力作为中国光伏行业先行者,也因前期扩张过快等因素,在双反打击下遭受严重财务危机,最终破产重组。[25] 同时,美欧对华光伏产品订单缩减,导致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库存增加,会提高减值计提费用和库存成本,进一步削弱企业盈利能力。此外,前期投资持续增加,企业产能不断扩大,造成固定资产大幅增加,企业资产周转率相应下降。这一时期,国际光伏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加上美欧“双反”双重影响,导致中国光伏制造企业整体经营困难,大量公司破产倒闭。

图5:中国代表性光伏制造企业经营状况(2011-2013年)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2.中国光伏产业结构调整

(1)产业链整合

美欧“双反”使中国光伏制造业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这一时期,中国光伏制造业兼并重组持续推进。

一方面,同类光伏产品生产企业之间通过横向并购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企业,更多被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兼并。如晶科能源2014年1月收购尖山光电,其0.5兆瓦硅片产能、0.5兆瓦电池产能以及0.1兆瓦组件产能可提高晶科能源光伏产品生产规模。[26]

另一方面,为降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交易成本,将外部交易内化为企业内部供给,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这一时期,中国光伏制造企业更多进行产业链纵向并购。2013年11月,东方日升收购江苏斯威克,保障了所需太阳能电池供给,同时将生产领域拓展至光伏产业链上游。[27] 总体看,中国光伏制造业经历美欧“双反”调查后,通过企业整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2011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光伏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前四名份额集中度均呈上升趋势。

图6:中国光伏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集中度(2011-2013年)

数据来源:陈丽珍,贡丹云.国外“双反”对我国光伏产业的整合效应[J].中国商论,2015(36):163-165.

注:产业集中度以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CR4衡量

 此外,通过并购重组还可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国外市场,实现规避“双反”的目的。2014年初,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公司通过收购德国Conergy旗下法兰克福(奥登)组件企业,规避了欧盟对中国的“双反”措施,拓展了海外市场。[28]

(2)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启动

在美欧光伏“双反”冲击下,中国光伏制造业严重依赖国际出口市场的风险彻底显现。这一时期,国家关于推进国内光伏应用的政策密集出台: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面对国际经济贸易动荡和贸易保护的挑战,要提高国产设备的研发及应用水平,促进光伏产品应用,扩大光伏发电市场。[29] 2012年3月,科学技术部发布《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光伏技术的全面突破,促进太阳能发电的规模化应用。[29] 2012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有序推进太阳能电站建设,大力推广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30]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国内光伏市场需求增加,光伏制造业长期严重依赖出口的制约逐步改善。

 

二、光伏制造业投融资:融资规模显著下降

在中国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为辅的金融体系中,光伏制造业融资来源较为集中,各类资金占比差距较大,这一时期,银行贷款和国家政策补贴是中国光伏产业主要资金来源,两者之和占比80%左右,自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相对较小,占比20%以内。[31]

图7:中国光伏产业融资结构(2004-2013年)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中国光伏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04-2013)

金融机构贷款作为中国光伏制造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在光伏制造业前期快速发展阶段满足了企业投产、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不仅向龙头企业提供贷款,也为难以自资本市场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来源。但自2011年下半年起,受美欧对华光伏“双反”调查影响,中国光伏制造业整体遭遇困境,商业银行将光伏产业归入高危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规模迅速下降,短短3年期间,金融机构贷款在中国光伏产业融资占比自2010年44%下降至2013年32%,甚至低于2004年36%。[31]

这一时期,除国家开发银行仍为光伏企业提供新增贷款,多数商业银行对光伏企业贷款以存量为主,不再进行展期。商业银行纷纷收紧对光伏企业贷款,催收已发放贷款回流资金,对已通过审批贷款采取延期方式减少发放,同时上浮利率、增设附加条款限制企业融资。例如,中国银行2012年业绩报告指出,光伏产业贷款中关注类贷款占比已高达24%,不良贷款率21.31%,相较中国银行整体0.95%的不良贷款率,光伏资产质量压力大。[32] 受尚德电力破产重组影响,中国银行将其贷款全部降级至不良贷款,并且对光伏产业贷款采取严格审查。同时,受美欧对华光伏“双反”影响,2010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光伏企业自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已上市光伏企业的股价集体下跌,股票市场融资受限。美欧对华光伏“双反”措施的实施,给中国光伏制造企业产品出口造成严重打击,企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偿债能力降低,高负债率使企业债券市场融资同样变得困难。

 参考文献:

[1]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13.[R]. 2014: 14-16.

[2]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19. [R]. 2019: 93-115.

[3]SolarPower Europe.Global-Market-Outlook-2019-2023[R]. 2019: 79-81.

[4]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2011全球光伏组件生产量Top10企业排名》. 2012.03.15. http://guangfu.bjx.com.cn/news/20120315/348157.shtml.

[5]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光伏组件价格回升启稳兼并重组“远未完成”》. 2014.04.23.http://guangfu.bjx.com.cn/news/20140423/505876.shtml.

[6]Frankfurt Scool-UNEP Centre. Global Trendsin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 2012[R]. 2013:15.

[7]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13. [R]. 2014: 4-7.

[8] PVinsights-Monthly Insights..

[9]新浪财经. 《美国破产光伏公司对华企业索赔15亿美元》.2012.10.15. http://news.10jqka.com.cn/20121016/c530081871.shtml.

[10] 王磊. 中美新能源贸易领域的合作与摩擦[N]. 中国能源报,2011-10-03(024).

[11] 《美国商务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倾销调查终裁结果》、《美国商务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补贴调查终裁结果》.

[12] 张小玲,黄明涛.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措施转向与我国企业应对策略研究——从价格承诺到最低限价(2012-2017)[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09):128-131.

[13]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商务部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 2011.11.25.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ae/ai/201111/20111107848640.html.

[14]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崇泉与法方就中欧光伏贸易问题进行磋商》. 2012.09.18.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ae/ai/201209/20120908345508.html.

[15] 中国网. 《李克强在德国访问再提欧盟双反调查损人不利己》. 2013.05.28.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3-05/28/content_28949433.htm.

[16]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商务部公布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 2013.07.18.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307/20130700206270.shtml.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公告2012年第70号关于对欧盟多晶硅反补贴立案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12年第71号,公布对欧盟多晶硅反倾销立案的公告》. 2011.11.01.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35号》.2014.04.29.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公告2014年第25号关于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的公告》,《商务部公告2014年第26号关于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最终裁定的公告》. 2014.04.30.

[20] 侯隽.光伏四巨头聚首应对美国“双反”调查:“我们已做好最坏的打算”[J].中国经济周刊,2011(47): 46-47.

[21] 索比光伏网 .《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集体回应美国太阳能产品反倾销初裁》. 2012.05.24. 

https://news.solarbe.com/201205/24/25937.html.

[22] 搜狐网. 《正泰2.67%,晶科、晶澳等4.06% ,美国对华光伏组件双反第五轮复审终裁结果出炉》. 2019.07.26. 

https://www.sohu.com/a/329582612_776203.

[23] 新浪财经. 《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征反倾销税最高249.96%即日执行》.2012.05.19.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20519/033612100879.shtml.

[24]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协会(补全信息).

[25] Wind数据库.

[26]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尖山光电在美国法院申请破产》. 2014.07.21.

http://guangfu.bjx.com.cn/news/20140721/529478.shtml.

[27] 东方日升正式收购江苏斯威克85%股份 

https://www.yicai.com/news/4027993.html.

[28] 正泰集团官网. 《并购样本:正泰集团“后发先至”敲开梯队大门》. 2016.06.03.

http://www.chint.com/zh/index.php/news/detail/id/2293.html.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02.24.

[30] 国家能源局. 《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012.07.07.

[31]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中国光伏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04-2013).

[32] 王冠. 中行2012净利润增长11.51% 光伏贷款不良率高达21%[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03-27(010).

 

作者:

徐洪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

白   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特邀专家顾问:

彭   澎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专家、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